广工生态环境百千万实践/青年学子与翠亨湿地之约
2025年7月26日国际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日,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百千万工程“亨想事成”实践团队作为协办方参与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了“翠亨湿地科普游园会”。这是青年学子将知识转化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

图1 广东中山翠亨国际湿地公园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湿地,珍爱红树林”。游园会共设计了6个主题:红树探秘、小鸟精灵、文化宝典、湿地寻宝、昆虫知多少、技能大师,让游客们在游览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从“求知者”到“引路人”:同学们的蜕变之旅
活动筹备时,团队思考如何将专业湿地知识转化为公众尤其是孩子们能理解、感兴趣的内容。为此,他们提前在翠亨湿地接受“沉浸式”特训,在园区专业导师陈惠欣带领下,系统学习红树林知识,包括辨认红树品种、理解其生存智慧,掌握潮汐规律、认识滩涂生物习性及作用,还学习了安全导览技巧和互动游戏设计。两天学习加三天筹备,让他们从“求知者”蜕变为科普“预备役引路人”。团队成员小梁感慨要把生物背后的“密码”准确有趣地传递出去,湿地公园管理方代表凌工也肯定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学习热情。


图2 园区专业导师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
“红树探秘实验室”:同学们科普引导初体验
活动当天,“红树探秘”成了热门打卡点。同学们化身科学向导,向游客普及红树林知识,比如讲解红树的“潜水装备”“流汗”排盐等。小游客们认真记录、兴奋合影、仔细观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将复杂科学变可触可感的成就感,这也是“百千万工程”实践团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体现。

图3 科普游园会报名摊位
“湿地寻宝大作战”:同学们参与生态解密
“湿地寻宝大作战”区域,同学们在园区导师引导下,依据潮汐表推算水位,将生态知识设计成谜题藏在芦苇丛和栈道角落,引导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小探险家找到线索卡,队员会引导他们认识相关生物,如招潮蟹作为湿地“清洁工”的作用。
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深受大小朋友的喜爱。团队负责人小许在现场分享道:“‘亨想事成’不仅是我们的队名,更是我们这次实践的信念——在翠亨这片生态宝地上,让我们所有人用科学的认知分享创想守护湿地,美好的生态愿景才能实现!”

图4 团队成员随导师进行调研
湿地文化的延伸:同学们连接生态与人文
在观鸟点,我们团队的观鸟达人梁炜麟,引导游客安静观察白鹭捕食的优雅瞬间,并适时补充:“白鹭能精准捕到小鱼,说明红树林的食物链很完整健康,这是生态系统平衡的‘密码’!”将生动的画面与生态原理结合。
在疍家文化展馆,我们配合讲解员,向游客阐释古船模型中“木不过钉,海不欺人”的智慧,以及现代环保所体现的“取之于海,还之于海”的可持续理念。我们告诉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与习近平爷爷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样,都是为了我们可以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技能大师体验区,我们组织彩羽毽子、生态投壶等活动,引导游客们体验“踢毽子的弧线像候鸟迁飞,投壶的轨迹就像鱼群洄游。传统游戏里也藏着自然的韵律,践行绿色生活,才能使其他生物和人类一样获得可持续发展!”

图6 团队成员与园区工作人员合照
翠亨湿地公园的统计数据显示,游园会首日参与者达千余人次。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的这场“绿色实验”,将国际湿地公约落地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生态教育。对我们“亨想事成”团队同学们而言,收获远不止于此。我们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这场绿色行动的亲历者与成长者。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普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激发。我们在引导公众认识红树林“生命密码”的同时,也解锁了自己服务社会、参与生态治理的“能力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