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Law
 
 课程代码:33103815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学院
 
 总学分数:1.5                                 总学时数:24
 
 
 
 一、教学简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简介:
 
 这门课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管理的手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法学的相关内容。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measures, the basic theoretic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artial contentof environmental law in detail.
 
 2、教学目标:
 
 2.1 能够运用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的知识,建立环境管理手段以及基本理论的系统内容体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1,2.1)
 
 2.2  具备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环境法体系以及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认知能力,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释环境问题。(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4.1)
 
 2.3  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有较深入了解,具备应用环境管理知识对工业企业环境工程管理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5.1)
 
 3、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   |  
       毕业要求指标点1.1  |  
       毕业要求指标点2.1  |  
       毕业要求指标点3.4  |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  
       毕业要求指标点5.1  | 
    
 
     
     |   教学目标1  |  
       √  |  
       √  |  
       |  
       |  
       | 
    
 
     
     |   教学目标2  |  
       |  
       |  
       √  |  
       √  |  
       | 
    
 
     
     |   教学目标3  |  
       |  
       |  
       √  |  
       |  
       √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安排
 
  
   
    
     
     |   序号  |  
       课内学时数  |  
       课内教学内容  |  
       学生学习任务  |  
       评价方式  |  
       教学目标  | 
    
 
     
     |   1  |  
       4  |  
       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  |  
       能够运用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控制论和冲突协同理论解释一些环境问题。  |  
       作业  |  
       教学目标1  | 
    
 
     
     |   2  |  
       4  |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  
       能够运用环境质量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处理部分实际问题。  |  
       作业  |  
       教学目标2  | 
    
 
     
     |   3  |  
       4  |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和技术支持  |  
       具备环境管理政策方法和技术手段基本知识。  |  
       作业  |  
       教学目标1  | 
    
 
     
     |   4  |  
       4  |  
       区域环境管理  |  
       能够运用城市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知识进行思考与检验。  |  
       作业  |  
       教学目标2  | 
    
 
     
     |   5  |  
       4  |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  
       能够运用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特征及要素为企业实际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  
       作业  |  
       教学目标3  | 
    
 
     
     |   6  |  
       4  |  
       环境资源法  |  
       具备运用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解释环境法律事件的能力。  |  
       作业  |  
       教学目标2  | 
    
 
     
     |   合计  |  
       24  |  
       |  
       |  
       |  
       |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工程设备
 
 后续课程: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叶文虎编著,《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朱庚申编著,《环境管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张宝莉,徐玉新编著,《环境管理与规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4]张梓太,吴卫星编著,《环境与资源法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具体考核指标、比例如下表所示。
 
  
   
    
    |   一级考核指标  |  
      二级考核指标  |  
      三级考核指标  | 
   
 
    
    |   指标内容  |  
      分数比例  |  
      指标内容  |  
      分数比例  |  
      指标内容  |  
      分数  比例  |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 
   
 
    
    |   理论  |  
      100%  |  
      1.平时  |  
      10%  |  
      考勤  |  
      100%  |  
      | 
   
 
    
    |   2.作业  |  
      10%  |  
      作业完成进度  |  
      50%  |  
      2.1 20%  3.4 50%  4.1 30%  | 
   
 
    
    |   基本概念  |  
      20%  | 
   
 
    
    |   正确性  |  
      25%  | 
   
 
    
    |   创新性  |  
      5%  | 
   
 
    
    |   3.小组报告  |  
      10%  |  
      完成进度  |  
      50%  |  
      4.1 30%  5.1 70%  | 
   
 
    
    |   正确性  |  
      30%  | 
   
 
    
    |   创新性  |  
      20%  | 
   
 
    
    |   4.考试  |  
      70%  |  
      评分  |  
      100%  |  
      1.1 15%  2.1 30%  3.4 15%  4.1 30%  5.1 10%  |